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用热忱融入实践天地,以实干擦亮青春底色。正值暑期,教院学子们以饱满激情投身社会实践,奔赴城镇乡野的广阔舞台,在服务中厚植爱国情怀,在实践中增长知识才干,在奋斗中淬炼优秀品格,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社会实践进行中
教院学子在路上
让队员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非遗手作、科学探究、国学经典、红色文化、户外劳动……今年7月,澳门六合彩高手
“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专项社会实践团队暨“蒲公英”传统文化送教小分队前往金华浦江,开启十四年“蒲公英之约”,为杭坪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送去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暑期课程。

大学生老师们进行非遗授课
非遗承古韵:指尖流转文化温度
“孩子们渴望接触真实的文化、参与更有深度的课堂。”,经过十余年的实践探索,“蒲公英”团队与杭坪镇中心小学越来越了解乡村孩子的成长需求。基于这份共识,在课程设计上,双方默契地把握“传承”与“创新”间的平衡,让非遗文化有趣更润心。“我们要做非遗传承的践行者,让传统文化在孩子们手里绽放新的生机”,23级小学教育专业朱同欣说出团队的心声。
传统文化课堂上,非遗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静态展品,而是化作指尖的温度、眼中的惊喜。当匠人工具与童真巧妙碰撞,孩子们真切触摸到了代代相传的匠心。

大学生老师教授非遗纸鸢与非遗中草药香囊

小营员们学习非遗剪纸、十字花绣、漆扇
红色铸魂脉:初心照亮成长之路
“如何让红色文化变得可感可及?”团队创新教学形式,将党史学习与艺术表达相结合,从南湖红船的橹声到中共一大旧址的灯火,从“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到百年征程的壮阔,在带领孩子们制作书画明信片的过程中,红色经典不再遥远,信仰也悄然间在孩子们心中扎根。


小营员们绘制心中的红船
团队指导老师季康松表示:“我们不断摸索更适合孩子的红色教育方式。今年的书画明信片反响特别好,孩子们的理解和表达超乎预期。这让我们坚信,红色信仰的星火,能在代际传递中永远炽热,照亮他们的人生。”
劳动砺心志:汗水浇灌生命根基
“这种在泥土和汗水中获得的体悟是书本无法替代的。”十四年坚持送教,团队深知劳动教育对塑造乡村孩子坚韧品格的重要性。队员们手把手带领一个个孩子握紧锄头学着深耕,当汗珠砸在泥土里晕开小泥点时,他们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分量。这样的劳动教育课程不仅是农事体验,在劳作的汗水中,“自力更生”的种子已经在队员和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小营员们体验劳动教育
从最初“带着课程去支教”,到现在“带着需求做课程”;从单一非遗教学,到“非遗+红色+劳动”融合课程——十四年来,变化的是送教形式,不变的是“蒲公英”团队对服务乡村教育的初心和热忱。这份跨越十四年的“蒲公英之约”,不仅承载着无数孩子的快乐回忆,更见证了浙外与乡村小学在教育共富道路上携手并进的坚定步伐。

“蒲公英”支教团队与夏令营营员开营合影
“夏令营的成功离不开浙江外国语学院的长期支持,这种校地合作模式既丰富了学生的暑期生活,也为乡村教育注入了新鲜活力。”闭营仪式上,杭坪镇中心小学校长张红星对团队表达了由衷感谢。未来,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让“蒲公英之约”延续下去,点亮更多乡村孩子们的梦想之光。
成员感悟
从米筛爬制作到谷物画创作,孩子们在指尖与泥土的实践中触摸文化根脉;从晨间训练到结营宣誓,我们见证着梦想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这段经历让我明白,教育就像蒲公英的种子,看似轻盈却承载着改变生命的力量。
——23科教2班 缪雨汐
在浦江杭坪中小与孩子们相伴的几日,我真切体会到教育与文化交融的魅力。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这段实践经历让我对教育有了更真切的体悟,我也相信我们播撒下的每一颗“蒲公英”种子都能茁壮成长。
——23小教1班 袁紫菡
在浦江的夏令营里,我们跟随孩子们一起探索非遗、体验农活、感悟红色精神。那些被孩子们称为“老师”的瞬间,那些看到他们认真学习的时刻,都在告诉我:蒲公英的种子落进土里,会开出成长的花。
——23小教1班 朱同欣
五天四晚的支教,是盛夏里的小小“乌托邦”,让“知行合一”有了鲜活注解。备课到深夜的教案,在课堂上变成孩子们眼里的光;预想的教学计划,总在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提问中生出新方向。谢谢这个特别的夏天让我们相遇,注写各自生命里浓墨重彩的一笔。
——23小教1班 李欣悦
看着孩子们天真的笑容,听着他们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我才深刻领悟到教育从来不是单向的知识灌输,也不是刻板的规则约束;它是心与心的连接,是守护纯真、激发想象,是在共同生活的点滴中,用爱和理解点燃每一个灵魂对世界的好奇与热爱。
——23小教3班 高佳琦
在杭坪镇中心小学的夏令营实践中, 让我感触颇深的是在户外劳作体验时,我们田间掰玉米、摘辣椒,汗水滴落中感受非遗扎根生活的智慧。这些实践让我明白,师范生既是文化薪火的传递者,也是童心的耕耘者。
——23小教3班 成雨瑾
在杭坪镇中心小学夏令营中的经历,不仅是教育实践的预演,更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体悟。对师范生来说,这或许就是我们未来的责任之一:既做知识的传递者,更做文化的摆渡人,让年轻一代在亲近中理解,在理解中传承,让传统真正成为滋养成长的土壤。
——22小教1班 徐紫恒
在本次浦江夏令营里,我和孩子们一同度过了一段特别的时光。是他们让我真正触摸到了支教的温度,读懂了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相互照亮;也是他们让我切身体会到“教学相长”的深意:原来在传授的同时,我收获的启发与感动,早已远超付出本身。
——24小教2班 赵久娣
团队介绍
团队
浙江外国语学院赴金华浦江
“蒲公英”传统文化送教实践团
指导教师
季康松
团队成员
23科教2班 缪雨汐
22小教1班 徐紫恒
23小教1班 李欣悦
23小教1班 袁紫菡
23小教1班 朱同欣
23小教3班 高佳琦
23小教3班 成雨瑾
24小教2班 赵久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