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用热忱融入实践天地,以实干擦亮青春底色。正值暑期,教院学子们以饱满激情投身社会实践,奔赴城镇乡野的广阔舞台,在服务中厚植爱国情怀,在实践中增长知识才干,在奋斗中淬炼优秀品格,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社会实践进行中
教院学子在路上
让队员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当蝉鸣揉碎夏日的晨光,一行身影踏入畈田蒋村的巷陌。这里是诗人艾青的故乡,带着弘扬红色诗文化的愿景,浙江外国语学院“诗链筑梦,金韵传承”实践团奔赴畈田蒋村,以青年视角解码红色诗魂,聚焦校本课程在地化建设理念,启动一场文化传承与实践育人的探索行动。风拂过青石板路,红色的基因与诗意的灵魂在此交织,等待着被重新唤醒。

实践团在艾青故里畈田蒋村合影
初抵诗乡,实地调研绘红色图景
7月13日,实践团走进金华市金东区傅村镇畈田蒋村。团队首站聚焦红色文化资源摸排,系统调研村庄内艾青诗歌相关遗迹分布、红色景点客流数据及教育基地传播现状,全面掌握红色文脉的“家底”。
夜幕降临,成员们结合调研所得召开小组讨论会,围绕红色文化宣传方案、诗歌主题文稿撰写及多平台传播路径设计展开头脑风暴,为后续传承行动奠定基础。

艾青故居铜像
对话故居,细听故事解码红色诗魂
7月14日,实践团深入走访艾青故居,与村民、游客及故居管理员展开深度对话。“艾青需要你们去发扬光大”,管理员爷爷的期盼让团队成员更感传承任重。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大家逐件参观故居展品:泛黄手稿中,是诗人对民族命运的呐喊;黑白照片里,是他投身革命文艺的坚定身影;影像资料中,是用诗歌唤醒民众的赤诚。
这些镌刻在文字里的红色记忆,让团队深刻体会到艾青的诗歌从来不是孤芳自赏的文字游戏,而是与民族同呼吸、与时代共命运的红色号角,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

队员细听管理员爷爷讲解
集思广益,积极研讨设计校本课程
调研后期,团队在指导老师陈志钢的带领下召开专题会议,系统梳理成果并聚焦校本课程开发。成员们结合专业所长,围绕“如何让红色诗歌走进校园”展开热烈讨论,最终确定针对中小学生设计“红色诗歌启蒙课”,通过诗歌朗诵、历史讲解、互动问答等形式,让孩子们在诗句中读懂家国大义。同时,团队从艾青诗歌的意象与红色文化符号中汲取灵感,同步规划“诗韵红”主题文创产品,力求艾青红色诗歌文化以更鲜活的方式融入生活。

实践成员在陈老师指导下开展讨论

小学生在艾青故里进行红色研学活动
此次实践中,浙外学子以青春之力激活红色诗魂,让艾青笔下的家国情怀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芒。未来,团队将持续深耕红色诗歌文化的挖掘与传播,让红色文脉生生不息。
成员感悟
走访艾青故里,青砖黛瓦间,艾青的诗魂仍在低语。凝视旧物,仿佛看见他灯下疾书。这份深情穿越时空,提醒我们:永远扎根大地,心怀滚烫热爱。让我们坚定了要用教育与课堂传播这种精神的决心。
——24小教3班王天宇
漫步艾青故里,从老讲解员口中聆听诗人成长,字里行间的文化魅力直击心底。畈田蒋村因艾青骄傲,我则盼这份红色诗意,能越过山海,在更多人心里扎根传承。
——24小教2班赖舒怡
“太阳”与“火把”的意象在此生根,那颗赤子之心热爱世间,艾青苦难中对光明的执拗在扎根土壤的老讲解员口中娓娓道来,在实践中体悟到的文化传承与乡土情怀不止于一朝一夕,还要我们后来青年去不断努力。
——24小教2班戴泽舟
身处艾青故居,土墙木桌间仿佛仍留存诗人的气息。那支写尽土地与太阳的笔,不仅体现了文字的力量。也写出了艾青的爱国赤诚之心。同时也坚定了我想传播爱国精神的初心。
——24小教3班陈浩
亲身实践收获成长,同伴互助破解难题。此次活动我们来到艾青故居,身临其境了解艾青的创作背景,深刻感受到艾青的爱国情与对光明的不懈追求;同时在伙伴们的包容差异、默契配合下,实践难题迎刃而解,我们收获了信任与温暖的成长。
——24学前1班郑子瞳
走进艾青故里,斑驳的马头墙与泛黄诗稿诉说着诗人对土地的深情。在党性教育基地,诗歌与党史交融,让我感受到文字背后的家国情怀。半身雕像前,他微张的嘴似在吟诵《光的赞歌》,跨越百年的诗魂直击心灵。这方水土的赤诚,激励我们传承文化血脉。
——24学前1班沈诗涵
实地走访让我深切感受艾青诗歌的文化魅力。讲解员生动再现了其成长,畈田蒋村的骄傲与自豪溢于言表,我更希望这份珍贵的红色文化广泛传承。
——24汉师1班林雨欣
走进艾青故居,看着一件件展品,仿佛把我带回了艾青的年代。看到老讲解员提到艾青时眼中的骄傲,我意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体会到社会实践的价值。
——24国贸2班王萧晗
在艾青故里的实践让我深受触动。诗人故居的一砖一瓦都诉说着他对土地的热爱,展厅里泛黄的手稿让我真切感受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赤子情怀。这次行走的文学课堂,让我懂得真正的诗歌永远扎根于人民和生活。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要传承这份家国情怀,用双脚丈量土地,用真心书写时代。
——24艺科1班章芷婕
与小组成员共赴艾青故里,协作找资料、讨论寻访路线、交流感悟。按照讨论好的内容,我们分工明确,互相帮助,不仅触摸了历史温度,更在探寻中加深了对文学与土地的理解,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
——24艺科2班阮筠庭
团队介绍
团队
“诗链筑梦·金韵传承”
——浙江外国语学院赴艾青故里社会实践团
指导教师
陈志钢
刘庆斌
团队成员
24小教3班 王天宇
24小教2班 赖舒怡
24小教2班 戴泽舟
24小教3班 陈浩
24学前1班 郑子瞳
24汉师1班 林雨欣
24国贸2班 王萧晗
24艺科1班 章芷婕
24艺科2班 阮筠庭
24学前1班 沈诗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