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用热忱融入实践天地,以实干擦亮青春底色。正值暑期,教院学子们以饱满激情投身社会实践,奔赴城镇乡野的广阔舞台,在服务中厚植爱国情怀,在实践中增长知识才干,在奋斗中淬炼优秀品格,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社会实践进行中
教院学子在路上
让队员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近日,浙江外国语学院“烽火不息”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杭州市桐庐县龙峰民族村,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实践活动。团队成员通过走访调研、文化讲解、活动策划等方式,为这座畲族村落注入了青春活力,让畲族文化以更生动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

浙江外国语学院“峰火不息”实践团
于高山流水千人席场地外合照
深挖文化内涵,让畲族文化“活”起来
龙峰村拥有丰富的畲族文化遗产,古法酿造的红曲酒、旋律悠扬的畲歌、精巧编制的服饰彩带以及独特的婚俗等等,这些都是畲族文化的瑰宝。团队成员通过走访村民、村干部,查阅村史资料,深入了解了这些文化背后的故事。

团队成员采访当地文化园负责人

团队成员采访民宿老板娘
为了让文化传承更具温度,团队成员化身“文化讲解员”,精心设计特色讲解词,为游客细致介绍畲族彩带的编织寓意、凤凰装银饰的吉祥象征,以及红曲酒的酿造工艺。游客们在队员的讲解中,不仅看到了畲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更感受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团队成员为村子讲解

团队向游客介绍畲族服饰
创新传播方式,让畲族文化“火”起来
在村委的协助下,实践团成员用镜头记录下龙峰村的美景、村民的淳朴笑容和热闹的节日活动,制作成对外展示村落魅力的生动名片。此外,团队还策划了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让游客与畲族文化零距离接触。

团队参与策划的开酒节活动照片

雨后的龙峰民族村
夜幕降临,团队策划的“夏夜火塘”活动热闹开场。游客与畲族村民一起制作特色美食,品尝农家菜和红曲酒,感受畲族宴席的独特风味。篝火晚会更是将气氛推向高潮,村民们身着畲族盛装,与游客手拉手围着火堆跳舞,嘹亮的畲族歌谣在山谷间回荡,欢声笑语驱散了山村的宁静。

团队参与策划高山流水席活动照片

团队参与策划篝火晚会活动照片
搭建文化桥梁,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浙江外国语学院“峰火不息”实践团用青春的热情和智慧,不仅让畲族文化“活”起来、“火”起来,更搭建起古老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桥梁,为龙峰村的畲族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他们的实践不仅是一次文化的探索,更是一次青春的奉献,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成员感悟
“才发现最美的风景在自家门口。”民宿老板的话让我读懂了此行意义:乡村振兴藏在我们的耐心与细致里,更在青年与乡土文化的碰撞中。也让我更明白:青年的脚步在哪里,希望的种子就会在哪里发芽。
——23小教2班谷伊倩
走在龙峰村的石板路上,山风裹着红曲酒的醇香扑面而来。那些散落在畲语里的山歌调子、灶台边传承的古法酒缸,正像待拆的线装书页等待重新装帧。当非遗传承遇上文旅创新,这颗"畲乡明珠"终将绽放独特光芒。
——23小教1班冯悦
我们应该把这醉人的酒韵、热闹的节庆风情、还有村里那股特别的畲族味道好好拾掇起来,让大家都知道原来杭州边上藏着这样一颗有酒有歌的“畲乡明珠”,让更多人品到畲酒,感受畲节,走进龙峰。
——23汉师3班郑煜滟
团队介绍
团队
“峰”火不息
浙江外国语学院赴龙峰民族村社会实践小分队
指导教师
赵春兰
团队成员
23小教2班 谷伊倩
23小教1班 冯 悦
23小教1班 蒋紫晗
23小教1班 徐静娴
23汉师3班 郑煜滟
23汉师1班 陈佳琪
23小教2班 刘佳希
24法语1班 徐毕涛
23旅管2班 孙雨欣
23跨电2班 吴陈熙